首页 > 历史军事 > 新战国七雄 > 第60章 府兵

第60章 府兵(2/2)

目录
好书推荐: NBA之大致我兄弟 声声步喜【富婆成长记】 我在远东有个家 拒绝柯南加入主线 足球:系统调试了两年半 斩仙者 冷面小姐下山,傲娇王爷追疯了 肆意招惹:炽爱小玫瑰 界域战争之荣耀圣光 双世擒夫记

虽然同样都改成了事实上的募兵制,但即便有大炮火枪的优势,藩镇麾下骄纵的丘八一样能把崇祯那几十万缺衣少食的乞丐军打出屎来。

当然,任何兵制总有其优缺点。

随着大唐国土日渐广袤,府兵征发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经济上的负担越来越重。

土地兼并之下,符合府兵标准的中产阶级越来越少。

而人口不断增长下,政府手中也没有足够的田亩赏赐。

比如开元年间户籍残卷记载的十二转勋官正二品上柱国曹仁备,应受田三十一顷八十一亩,实际只受到六十三亩。

不光财富大大缩水,便是社会地位也开始下降。“身应役使,有类童仆”。

与汉代爵位泛滥一样,高宗、女帝、玄宗时期授勋者众,安史之乱后,更是泛滥。

光有个虚名,勋官的实际利益却不能落实到位。

民众一如汉代面对得爵一般,把勋官告身当成了擦屁股纸一样的玩意儿。

虽然在玄宗时彻底消亡,但在贞观年间,府兵的强悍还是毋庸置疑的。

隋末战乱空出来的大片土地保证政府有足够的兑现赏赐的能力,历经数百年乱世锻炼出来的军事传统在民间保持的很好,近年来的多次大战也让军中多是实战老兵,军事素质之高,在整个封建时代绝对属于第一梯队。

而这支精锐的军官团也是第一流的水准。

数百年的战乱,打造了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这些关西健儿们从小就要接受系统完备的军事教育,一如普鲁士的容克贵族们,父子三代从军在这些人眼中根本就不是什么值得一说的事情。

险恶的生存形势、频繁的战争让这些军事贵族始终保持着警惕。

凌武成平举长枪,眯起眼睛测了下曲度,顺势耍了两把,放在一旁,又取过弓弦,试了试弹性,将羽箭一支支抽出,看看是否平直,羽毛有没有破损。

磨砺一番钢刀后,最后把目光落到了沉重的扎甲上,甲片明亮,在初春的阳光下泛起寒光,显示着毋庸置疑的防御能力。

很不错,武器装备状态都很好,各类物件也没有破损,不需要拿给随军工匠维修。

凌武成满意的点了点头,正要捆扎起来,却听见不远处一声大嗓门高喊。

“孩儿们,快来迎接乃父!”一个红光满面的关西大汉手持一块竹板幸福地嚎叫着。

随着声音落下,很快有了回应,隔壁火的火长笑骂道:“我的好大儿,可是拿到赏赐了,快把欠乃父的酒钱先还上了。”

“莫急莫急,你阿爷得了云骑尉的勋官,区区几文酒钱又何在话下!”

说着便将手中记事官发放的竹板高高举起,生怕袍泽们看不到军功记录。

红脸武夫尚要继续显摆,一群人围上去,整个火里都是欢快的喧闹声。

是隔壁火的陶泽。看这神气的模样,原来是从军法官那里得了好消息。

凌武成看着好生羡慕,一场小胜,被这厮捡了个便宜。摇了摇头,只觉得有些遗憾。

自己当年在高句丽征战数月,却只捞了个武骑尉,还是因为太宗李世民下诏对从军征讨辽东者之中未立功的人“泛加勋官一级”,只是个名头,实际到手的土地要大打折扣。

这小子倒好,一下子就窜到前面去了,还是实打实的战功,大把的土地就等着回乡领取了。

跨越仙门之后,众人都有些惴惴,担心敌军太过强横,袭破大同城时大都小心翼翼,反倒是虬髯汉子,猛冲上去,得了个先登。

要知道敌人这么不经打,大家伙早就一窝蜂冲上去了。可怜一个大好勋官,从自己眼前溜走。

首战没有捞到功劳,接下来的大阵势可不能再懈怠了。

凌武成暗自下定决心,把打包好的物件装到驮驴上。

唐军的后勤保障能力是相当强大的,十个人需配备六头大牲口,比缺少牲畜的大宋强多了。

可怜宋军大几十斤重的铁甲只能靠人形牲口搬运。

待遇低下的辅兵们饿着肚子还要负责扎营砍柴打水运粮各种活计,哪里有这个力气扛着盔甲行军?

很多时候只能战兵自己上阵。

但是冷兵器战争,保持足够的体力是重中之重,精锐们都是临阵披甲,你早早卸了力,还能打个毛线?

不少大宋士卒拿到盔甲直接发卖了事,反正又没这个力气扛着,扛到了战场也没啥用处。

宋代盔甲那是出了名的烂,“衣甲皆软脆,不足当矢石”,等打了败仗还不是要丢盔弃甲,提前料理了还能得些银钱。

当年金国灭宋,占据北方,反倒是帮宋国解决了三冗问题。

聚集汴京的宗室和朝官们被一扫而空,一百二三十万禁军厢军到南宋初年变成了不到三十万,而财赋重地却大都保留了下来,宋军的待遇自然就好了起来。

要说还是金国政治觉悟不到位,非得把士大夫们一窝拉到五国城旅游,瞅瞅人家满清,一入关就知道拉拢明国地主阶级,解决大顺这个后顾之忧后马上全力南下,对着南明猛追猛打,不给丝毫喘息机会,所以大清国稳稳坐了二百多年江山,金国北方半壁才区区百年国运。

当年唐军靠着数量庞大的辎重车大牲口保障了万里远征的将士们吃饱穿暖、甲坚兵利,而号称Gdp全球占比70%的大宋帝国士卒们出个省都能把士兵饿死也是没谁了。

总有些二货宣称什么中原富裕民风软弱导致打不过苦寒之地的游牧民族,但真实的历史上,反倒是这些“穷困”的女真、蒙古、满清军队装备和后勤保障上要富裕多了。

蒙古女真健儿吃饱喝足操练战阵武艺的时候,宋明丘八在饿着肚子给上官们做牛马;蒙古女真大兵穿着棉大衣带着皮帽子在雪地里照常行军的时候,宋明乞丐兵只能穿着单衣躲在城楼里避风;蒙古女真军士身穿几十斤重的优质盔甲健步如飞的时候,宋明弱鸡拿把锈刀都费劲,拨下来的劣质盔甲也没有力气上身;蒙古女真军团后勤大车、牲口一望无际的时候,宋军只能安步当车,明军只配跟在骑骡子的农民军后面吃灰。

披甲率、兵器甲胄质量、后勤车辆、牲口数量、士卒待遇,蒙古女真都全方位领先大宋禁军、大明营兵,这才是打不过的真正原因。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药神,从我不是药神开始 在下朱雄英:认钱不认人 奥特曼:蓝星的乐子人登场!!! 误入灵笼世界,无敌的我杀疯了 潇洒小青天 霍格沃茨:救世主的大力表哥 我在大秦发展高科技 大唐小说家 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潜风唐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